齐鲁晚报.齐鲁壹点陶春燕
9月26日,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“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”企业家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聊城新能源和高端轴承产业链专场,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划发展科科长、四级调研员李然介绍了全市高端轴承产业链的发展情况。
聊城市作为全国五大轴承产业集聚区之一,拥有全国最大的轴承交易市场和最完备的零配件生产体系,聊城精密轴承集群成功跻身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(全省仅13个)。目前,全市轴承产业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.15万家,从业人员14.7万人,规上工业企业173家。2025年1-7月份,规上企业完成产值66.74亿元,同比增长10.98%;实现利润3.02亿元,同比增长20.30%。
轴承产业链现有山东金帝精密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山东东阿钢球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单项冠军企业2家,山东省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、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、山东华工轴承有限公司等“小巨人”企业9家、临清市同兴轴承锻造有限公司、山东凯美瑞轴承科技有限公司、山东蓝宇精密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等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109家,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个(临清市中小轴承特色产业集群)、省级特色产业集群2个(临清市轴承特色产业集群、冠县绿色智能锻造特色产业集群)。形成了从东阿县轴承滚动体、东昌府区保持架、冠县套圈到临清轴承组装加工、仓储物流、市场销售较为完整的轴承产业链条。
今年5月,聊城市出台了《聊城市高端轴承产业链2025年度工作要点》,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,产业产值突破127亿元,引进上下游项目14个以上,培育5亿级企业1家、亿级企业18家。积极培育轴承生产龙头企业,加快发展高附加值轴承产品,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,推动全市高端轴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。
针对轴承企业发展所需,李然表示,下一步,市国资委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。
聚力品牌建设,深化产业协作。持续办好轴承产业高层论坛,引进高水平检验检测机构,依托二级节点加强质量追溯、知识产权保护,集中资源打响“聊城轴承”区域品牌,培育更多“好品山东”品牌企业。
推进数智转型,赋能智能升级。依托轴承产业大脑推进轴承产业人工智能本地化部署,持续提升轴承产业数字化、智能化服务能力。助力骨干轴承企业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造、智能化转型,力争培育更多轴承领域的省级智能工厂、数字车间、智能制造场景。
深化产教融合,培育专业人才。发挥聊城科技职业学院资源优势,靶向引进高层次人才,通过校企合作、产学研深度融合,培育本土化轴承专业技术人才。持续跟进与河南科技大学、中轴协、洛轴所有关产研院建设、轴承人才培养和机械制造专业教师发展的合作对接,加快推动全市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优化链群布局,重构产业生态。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系对接,探索组建轴承产业公司,助力轴承产业创新联盟优化重构,推进产业链企业跨县域合资合作。做好产业项目谋划,加快构建“一核三组团”格局(“一核”即以临清烟潘唐三镇为主体的轴承产业核心区,“三组团”即以冠县清水镇为主体的锻件产业组团、以东昌府郑家镇为主体的保持器产业组团、以东阿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钢球产业组团)。
打造国际标准,升级智慧市场。迭代升级轴承市场,聚力打造世界知名的轴承交易专业市场、“智慧市场”。积极推动“聊城轴承”更好融入和支撑装备制造供应链,提升“中国轴承贸易之都”国际影响力。